导读:6月20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罕见“爆表”,中国银行业闹“钱荒”,并引发了股票市场震荡。为什么发生钱荒?中国真的“缺钱”吗?央行的货币政策转向有何用意?
6月19日,尽管同业拆借利率已飙升,但某银行的资金缺口仍未能得到弥补,直到16:30,央行按兵不动。6月20日,Shibor隔夜品种飙涨578.4个基点至13.4440,创历史新高。央行之前两天通告重复“盘活货币存量”非纸上谈兵。[详细]
央行6月24日晚明确表示:今年以来,市场流动性整体充足,目前,银行间市场利率进一步回落,商业银行备付金充裕。[详细]
央行6月25日公告称,下一步将根据市场流动性状况,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及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常备借贷便利(SLF)等创新工具组合,适时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平抑短期异常波动稳市场,保持货币市场稳定。[详细]
一个多月以来,李克强总理第三次提及存量资金问题,传递出当前我国货币调控的总体思路,即摒弃过去靠货币信贷扩张和大规模资金投入来拉动经济的发展老路,遏制部分资金"空转"现象,加快金融业的市场化改革,提高存量资金的使用效率,让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把钱用在刀刃上。[详细]
值得指出的是,5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已高达104.21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存款准备金率处于高位,大量资金被央行锁定,因此整个金融体系并不缺钱,目前银行间市场的所谓"钱荒"只是一种结构性短缺。[详细]
其实,证监会不是股市的"奶妈",央行也不是。这些所谓的"救市"和"托市"之举,不是帮了股市,而是害了股市。如此"救市"和"托市",都是扬汤止沸之举,只会加剧资本市场的"积贫积弱",而丝毫无益于一个完善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设。[详细]
通俗些说,结构性的"钱荒"就是钱放错了地方,是银行资金在玩"钱生钱"游戏时的错配导致了结构性"钱荒"。把放错了地方的钱放到对的地方以解决结构性"钱荒"问题,这并不很困难,只不过是增加些调整银行资金错配的成本而已,不会危及银行储户的存款安全,更不会引发银行的倒闭潮。[详细]
"货币空转"、"资金错配"和"脱实就虚"等不合理现象,使大量资金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去追逐金融资产,"以钱炒钱"的资金游戏大行其道,嗷嗷待哺的企业时常处处碰壁,造成金融资源浪费,甚至积聚金融系统风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就是要向这些不合理、不合规的现象开刀。[详细]
手术是痛苦的——在某一时点之前,对于短期的经济增长会带来负效应。这标志着中央政策的一个根本性转变。[详细]
手术的目的是治病救人,不是致人死地;有些痛苦是难以避免的,我们坚定地认为央行没有失去对局面的掌控。[详细]
“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是何意图?央行要不要出手救助?中国会出现金融危机吗?凤凰财经独家专访多位知名专家学家 ,揭开股市大震荡真相,解读央行货币新政。
“没见过隔夜上30%的交易员,人生是不圆满的。”众多银行间市场交易员如是感慨。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几近全线上涨,仅两周利率小幅下跌,其中隔夜利率大幅飙升超过500个基点,利率首次超过10%,达到13.4440%,创下历史新高。这一现象也意味着进入6月以来的“钱荒”仍在持续。[详细]
2013年6月20日,这个疯狂的一天,足以载入中国银行间市场史册。当日,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达到史无前例的30%,7天回购利率最高达到28%。在近年来很长时间里,这两项利率往往不到3%。[详细]
深市一天国债逆回购突然大幅拉升,从6元大幅上升至50元,也就是说,投资者如果以10万元买入,则意味着以年化50%的收益借出自己的本金。这样的价格令市场疯狂。[详细]
有业内人士透露,这几天不少银行交易员竟然都要“跪求”资金,但好像到处都缺钱。今年5月20日,因部分银行缺钱告急,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系统收盘曾特意延后了20分钟。[详细]
资金面压力已经传导到银行理财产品市场。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已连续两周上涨。尤其是一个月以内期限的超短期银行理财产品,重回年内最高水平。[详细]
Market News International引述三位未具名银行间市场人士称,受流动性紧张影响,8日光大银行未能按时向兴业银行偿还60亿元的银行间贷款。不过随后,两家银行均表示否认。[详细]
凤凰网 财经 中心出品,欢迎收藏。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