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321国道起点广州终点成都,因每年大量农民工往返闻名。这条连接城乡之路背后是人们对经济、土地、迁徙自由的诉求,对平等的诉求。城镇化进程加速,混凝土搅拌机的声音日夜不休,可更急需打破的是体制障碍。321国道似乎象征着我们与真正城镇化的距离……【评论】
城镇化,带动了中国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凤凰财经于近日探访了一座正在拆迁中的“城中村”,走访中,深切体会到这些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地在污水处理、交通等公共服务严重缺位,社会保障不健全。[详细]
321国道途经广东、广西、贵州和四川4省,是中国城市与乡村距离的一个缩影。
在这段旅程上,有农民融入城市的一道道障碍:户籍、定居、福利、教育……这些障碍不解决,农民工摆脱不了漂流的宿命。
通往城镇化的“321国道”还需要解决很多障碍。
90%:美国是当今世界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截止到目前美国城镇化率已达到90%以上。
100年:目前中国城镇化率将近50%,与1910年美国46%的城镇化率相类似。落后美国100年
2.5亿:统计局数据,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
2.3亿:人口计生委2012报告,中国流动人口总量去年已接近2.3亿
67:有研究表明,户口本上共有67项城乡居民“不同等待遇”。
2012年12月11日,李克强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时称,“中国到现在为止还可以说是一个以农民为主的国家。农民的问题解决了,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农民的自由度更多发挥了,他所创造的经济成就难以估量。”同样,经济自由度更高了,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要素配置更自由了,创造的经济成就也会难以估量。[详细]
2012年12月24日 | 土地法草案删除30倍补偿上限 为城镇化铺路 |
12月24日,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的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删除了现行法第47条中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以及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的内容,同时规定补偿资金不落实的不得批准和实施征地。 [详细] | |
2012年12月16日 | 习近平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
12月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详细] | |
2012年11月26日 | 人社部就《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三大养老保险将无缝衔接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站26日发布关于《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并公布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详细] | |
2010年6月12日 | 国务院原则通过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划分四类区域 |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决定取消和下放184项行政审批项目。加快推进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详细] | |
2007年,中共十七大 | 十七大报告指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 |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 |
2006年03月14日 | 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 |
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规划纲要(草案)》强调,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详细] | |
2002年,中共十六大 | 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
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并且明确规定了“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的思路。 | |
2001年“十五”规划纲要 | “十五”规划纲要:把发展小城镇作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
实施城镇化战略、转移农村人口、优化城乡经济结构是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另一项新任务。由於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的绝大多数,中国的城镇化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必须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因地制宜。其可行途径是发展小城镇,重点是发展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使之尽快完善功能,集聚人口,发挥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 |
推进城镇化将带动房地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工程建设,直接扩大对第二产业中的冶金、建材、建筑、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的需求。同时还将扩大对房地产、现代物流、设计规划、咨询服务、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的需求。
根据城镇化布局的发展思路和要求,新型城镇化战略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尤其是目前城镇化率低于50%的三线城市,可发展空间更大。事实上,包括万科、恒大、招商和中海在内的诸多标杆性房企,2012年也明显加大了在三线城市拿地的力度。[详细]
新型城镇化建设或给钢材消费带来新契机。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发展的第二阶段,以基础建设和房地产快速发展为标志,最终过渡到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的阶段。这必将给我国钢材消费带来新的契机。[详细]
“我对铁路的未来依然看好。”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孟凤朝12月28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未来最大发展潜力在城镇化,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铁路和城际铁路的建设速度将加快。 [详细]
即将起航的新型城镇化进程所产生的巨大资金及保障需求,令国内保险机构“垂涎欲滴”。从昨日保险资金投资城镇一体化建设首单出炉,到马不停蹄地调研城镇化的商业保险商机,保险机构正将城镇化作为未来掘金的新高地。[详细]
随着收入的增长农民工开始有能力在城市消费,将使农民工的文化和娱乐需求放大,随之带来对电脑、手机和电视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未来的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之一在于使1.5亿进城农民工能够使他们在城市中消费,有自己的娱乐产品及场所。 [详细]
新型城镇化,县级医院的美好时代: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引领新一轮的向上周期兴起时,覆盖我国70%人口的县级医院有望迎来历史机遇。2012年以来,大病医保升级、安徽县级医院单独招标、公立医院改革等新政都全面指向了县级医院。[详细]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
城镇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正面影响,主要是指,由于城镇化的展开,大大拓展了劳动者的活动空间,从而形成了农村劳动力“离土又离乡”的流转态势,即农业劳动力离开农业,进入城镇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一般是产业转移与空间转移同时完成。 |
人口结构的变动 |
城镇化现象的表现之一,就是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则引起了发生城镇化的区域社会人口结构的重大改变。 |
社会流动加速、社会分层化 |
在传统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中,社会流动速度极其缓慢,社会分层化程度低,社会阶层的封闭性强;而在城镇化迅速展开以后,这种状况有了极大改观。城镇社会本质上是一种开放性社会,它要求物资、资金、信息、人员等资源的迅速流动,以保证城镇的运转。因而,城镇化必然带来人口在空间、行业、职业、社会地位以及各种社会组织、团体、单位之间的全面的快速的流动。这种流动又使原有阶层“解冻”,使原有社会群体分化,进而发生社会阶层的重构,并使社会趋于多阶层化。 |
消费结构的改变 |
改革以前,中国城乡居民整体生活水平处于从贫困向温饱过渡阶段,消费结构中吃、穿、住等生存资料占了绝大比重,而且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说,消费需求都远未得到满足。改革以来,由于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人们的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极大变化,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城镇化的推进,使发生城镇化区域的居民开始接受城市生活方式,消费结构也出现了逐渐“上档次”的改变。 |
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 城镇化能促进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主要是城镇具有优于农村的各种发展条件和机会。突出的表现是:(1)城镇往往是一定地域的文化中心,聚集了各类人才,这是城镇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首要条件。(2)城镇的各种设施齐全、配套,利于开展各种活动。(3)城镇人口集中化程度高,有利于举行各种活动,并会形成某种“竞争”环境,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这些优越条件是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基本“储备”,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发展将会是极其缓慢的。 |
观念结构的改变 |
从根本上来说,农村经济是以自然经济为主,城镇经济是市场经济为主,因而随着城镇化的扩展,以自然经济为支撑的传统观念必然向以市场经济为支撑的现代观念转变。 |
生活方式的变化 | 城镇化对生活方式变化的影响,主要是由于人们的居住环境、劳动环境、人际环境、思想意识环境等发生了重大改变。这些改变了的环境与农村环境差别很大,在这种新环境中劳作的人们必然要学习、接受、传播新的生活方式。 |
家庭功能的弱化 |
城镇化所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家庭功能的外移。因为伴随城镇化的是生产社会化、服务社会化等社会生活的全面社会化。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原有的家庭功能转移给了社会,由社会来承担。 |
人的行为规范化、社会组织化 | 城镇社会相较于农村社会来说,具有很强的组织性、纪律性,人们的工作、学习都要按一定的程序来进行,而且,专业化的生产与社会分工的发达,以及个体活动能力的限制,使人们不得不采取一定的组织、群体形式来达到自己的目标。由此,迫使人的行为规范化、社会走向组织化,这是城镇化所带来的社会化大生产的根本要求。 |
人的“文明化” |
城镇化是一个城乡居民共同创造和享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性互动过程。城镇化本身就是人类社会步入文明的重要表现。 |
凤凰网 财经 中心出品,欢迎收藏。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