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投资策略:崛起在中部 增长在湖北(2)

2010年03月26日 09:38长江证券研究所 】 【打印共有评论0

绪言

在 2009 年的年度策略报告《走向成熟》中,我们以世界经济长波周期和罗斯托工业化进程理论来考察了中国此轮经济调整的内在根源,其中我们也提到了经济体在走向成熟中的区域经济扩散。实际上,就经济危机本身来说,其是对之前发展路径或发展模式的一种反向修正;而这种修正也孕育着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对于当前的中国而言,经济发展的结构性调整是最大的课题。所谓结构性调整,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和城乡结构的调整最具代表性。这三个方面的结构相互关联,但产业结构和城乡结构均可以在区域结构中得到体现。因此,从区域经济扩散的角度来考量中国经济则可能会真正把握中国经济内部所正在发生着的结构性变化。

工业化的区域扩散不是中国所特有的东西。事实上,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历程也充分说明了区域扩散是一条必然的经济规律。在本文中,我们选取在地域广度和复杂度上与中国有一定相似性的美国作为对比,以期发现区域崛起的规律。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分析中部六省的比较优势,我们发现湖北最有可能成为中部经济增长的零头羊。丰富的自然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如火如荼的产业转移以及强力的政策支持都将助推湖北的经济增长。近期,湖北省发改委官员表示,在未来几年,湖北省将通过加大投资力度来推动湖北经济增长,投资总额超过12 万亿。我们认可湖北将成为增长极,但如此巨量的投资却着实出乎了意料。但巨量的投资对于打造长江中游经济带的核心圈意义重大。巨量的投资就将会带来高速的增长,而增长则孕育着投资的机会,而本文则通过对湖北各个方面的分析以期发掘其中的投资机会并给出相应的投资策略。

走向成熟中的区域经济扩散

区域经济的扩散从本质上讲还是工业化进程的范畴。在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区域经济的扩散在美国和日本表现得最为突出。美日经济的区域扩散历程对于当前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具备很大的借鉴意义。无论从地域跨度和地域复杂度来讲,中美之间都具备很大的可比性。

因此,在考察中国当前所面临的区域经济扩散的时候,我们先考察一下美国的区域发展历程,以期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某种借鉴。

我们可以将美国划分为八大经济区域:新英格兰、五大湖区、东南部、中东部、中部平原区、西南部、落基山区、太平洋沿岸。中东部、五大湖区和新英格兰地区是美国传统的经济中心,集中了美国产业革命以来的重要工业部门。落基山区、太平洋沿岸、南部地区则是发展较晚的地区。

美国对区域经济的开发比较明显的有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美国独立战争后林肯时代开始的对美国中西部地区开发,第二个时期是20 实际30 年代罗斯福政府为摆脱经济危机而主导的对中西部地区的开发,第三个时期则是20 实际50 年代后期开始一直持续了超过40 年的阳光带现象。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区域空间开发,可以说为美国中西部地区的后期发展打下了基础,如20 世纪30 年代对中西部地区的铁路、水坝等基础设施。但是这两次开发基本上没有改变美国的区域经济结构,传统的东北部地区在经济上的比重和地位并没有多大的改变。

而在20 世纪下半叶的“阳光带”现象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的经济地理结构,南部和西部的经济地位得到上升,典型的是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利亚和西南部的德克萨斯。

图2 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八个区域中,在60 年代中期到80 年代初期这一段时间内,西南部、落基山区和太平洋沿岸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尤其是在石油危机之后,这种对比更为明显。

如果我们以传统工业聚集地的五大湖区和西南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进行对比的话,区域经济的扩散显得更为明显。

伴随着美国区域增长格局变化的是美国经济区域格局的变化,西部和南部的经济地位得到上升,其在全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得到上升。于此同时,工业和人口格局的变化也带来了美国城市发展的新格局。

我们同样也可以通过美国区域人口结构的变化来考察美国的区域经济扩散。20 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开始的“阳光带”现象,使得西部和南部的人口增长和城市发展异常迅猛。人口的变化有自然增长,更有人口的迁移。1980 年,美国人口统计总署十年一度的人口统计结果显示,美国有史以来西部和南部的人口第一次超过北部和东部,这标志着美国区域经济结构发生了一次重大调整。由于新崛起的城市大部分位于南半部光照充足、气候宜人的地带,因此被形象的成为“阳光带”崛起。“阳光带”的崛起加速了美国经济中心西移的趋势。以大都市为基础,旧金山-洛杉矶-圣迭戈一线形成大都市连绵带,与东北部、中西部两个都市连绵带共同构成美国三大经济核心区。至此,美国区域经济结构经过有重点的开发及重新组合,大致区域稳定与平衡。

1940 年,美国人口排名前十的城市中仅有洛杉矶位列其中;到了1960 年,南部的休斯顿增加到其中;到了1980 年,西部和南部的城市已经占据了这十大城市的半壁江山。而2005 年,这十大城市中,中部和东部地区只占据了3 席。可以说,从20 世纪50 年代末60 年代初开始80 年代初这一段时间内,是美国南部和西部城市发展最为迅速的一段时间。

美国区域经济结构的变迁是一个既成的事实,而我们却不能满足于此。我们所希望得到的是美国区域经济扩散的内在的规律性东西,这样才有可能对中国区域经济的扩散得到某种启发性的意义。从美国区域经济的扩散历程中,我们似乎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非均衡性增长在这一点上,中美之间具有很大的可比性。在经济增长中,最开始引领经济增长的往往是那些在要素和区位上具备优势的地区。如美国的东部沿海、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同样,区域经济的扩散同样是一个非均衡的扩散。在上面,我们将美国经济分成8 个区,而在起步较晚的中西部地区,最终能够形成经济集中度并改变全国区域经济结构只有西南地区和太平洋沿岸地区。这对于当前中国区域经济开发的前景来说就意味,起步较晚的中西部地区的增长仍然将是一种非均衡性增长。2009 年,各种区域经济规划区层出不穷,但是究竟那一块区域会成为真正的新的增长极呢,这确实是需要甄别的。

要素和区位增长潜力在图 3 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最新崛起的南部和太平洋沿岸均具备临海条件,这也就是其区位优势。临海条件使得这两个地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中具备很大的优势。其次,气候因素在西海岸和南部地区成为人口迁移目的地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传统的东北部地区被冠以“冰雪带”,“霜冻带”或“锈蚀带”的成为,而南部地区由于光照充足被冠以“阳光带”;

西部沿海由于受暖湿气流的影响也是气候宜人。在传统东北部地区城市发展面临一些制约和在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下,这两个地方成为了人口迁移的目的地。第三,地处平原地区也利于城市空间的扩展。最后,南部和西部也是美国矿产、森林资源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这也是南部和西部地区发展迅速的另一大支撑条件。德克萨斯州的炼油产业的发达不能说与其自身石油资源丰富没有关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