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投资策略:崛起在中部 增长在湖北(6)

2010年03月26日 09:38长江证券研究所 】 【打印共有评论0

产业转移与更迭的驱动

在美国的区域经济扩散中,产业的转移与更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不再赘述。当前,中部地区最大的看点就在于其是东部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中部地区承接产业的逻辑应当是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再到后发优势的过程,而驱动因素则在于要素、效率和创新因素三者之间的轮转。

关于中部地区的产业转移现状,目前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指标能够反映。在内资与外资的比较重,我们觉得外资的灵敏性应当更高,他们对于产业转移的主动性可能更强。因此,我们也可以用各地利用外资的情况来对中部地区承接产业的状况进行侧面的反应。从数据上来看,同样是我们上面评价的基础条件较好的湖北走在前面。

对于产业转移,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虽然中部地区会成为承接地,但是不会替代东部。中部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于以自身的比较优势参与产业链在东部和中部之间的分工。以制造业为例,东部的未来在于高端制造业,而中低端的制造业更多的可能是转移动到中西部去。然而,对于某些新兴的战略性产业则有可能不会受到这样的限制。美国西海岸和南部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武汉的“光谷”所带动起来的湖北高新技术产业都是很好的例证。毕竟,在基础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高新技术对于要素的集聚要求更加灵活。在中部六个省会城市中,武汉所拥有的高校数以及全国重点大学的数目都是最为理想的,这应当说为湖北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准备了一定的基础。

政策因素的考量

在区域经济扩散过程中,政策的一定程度倾斜是必不可少的。借鉴美国针对区域经济开发所制定的政策,我们认为产业政策和税收政策应当是最具实在意义的。2009 年9 月23 日,国务院原则通过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其中提出了2009-2015 年间,要使重点地区开发开放取得成效,“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在政策支持上,规划提出要进一步利用财政政策、金融政策、投资促进政策以及土地利用政策促进中部地区发展,并不断充实和完善“两个比照”政策。

“两个比照”政策:

 中部六省26 个老工业基地城市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有关政策,重点支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带动作用及辐射功能。

中部地区243 个欠发达县(市、区)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重点支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扶贫开发,发展特产产业,推进商贸流通发展,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在产业上,中部地区的未来在于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系统的“三个基地”和“一个枢纽”的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对于产业的规划更多的还是指导性的,而具备操作性的规划可能更多的会体现在地方性的规划中。

经济开发区作为产业转移和集中重要形式,其对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具有重要的意义。中部六省中,在数量上具备优势的是安徽、河南和湖北。同时,也只有这三个省份具备出口加工区。因此,从目前来看,这三个省份应当说走在了前面。

在政策上,我们认为税收政策可能更具直接性。以税收优惠吸引外商投资时东部发展启动的一大特征。然目前针对中部地区特别的税收优惠政策并没有出台。在国内目前的保税区分布中,沿海地区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保税区,内地仅有重庆拥有保税区。但是可以期待的是,中部地区战略地位非同一般,设立沿江保税区应当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从目前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态势来看,下一个保税区很可能落户安徽或者湖北。而对于湖北来说,在2010 年构建综合保税区也是其规划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税收因素非同一般,它直接通过价格机制引导着资源的流动。目前,中部地区的税负水平相对于沿海地区拥有一定的优势。我们以人均财政收入占比人均GDP 指标来反映一个地区的税负水平。我们发现,以大都市为核心的北京和上海明显高于其他省份。就中部地区内部而言,山西的税负水平最高,河南最低,湖北仅次于河南。影响产业转移最为重要的两个税种是增值税和所得税,如果北京进一步出台针对中部地区的特别税收政策,这对于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来说,又是一个重要刺激。

小结

上面我们通过对中部六省的要素条件、基础条件、产业转移以及政策层面的因素做出了比较和分析。在非均衡增长的框架下,我们认为处于平原地区的湖北和安徽增长的潜力最大。而如果非要在这两者之间选择可能的引领者的话,毫无疑问将是湖北。中国的区域增长无一例外的都打上了政策的烙印,政策的目标指向哪里,哪里就有可能成为增长极。促进中部崛起的规划覆盖了中部六省,这实质上是将这六省看做了一个整体。由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博弈,我们觉得北京出台针对特别的省份一些特别的政策并不大可能,可能的情况出台惠及整个中部地区的一揽子政策。于是,中部六省要想依靠特殊政策而实现增长不太现实,真正的增长之路则在于政策催化下的区位优势的发挥。下面,我们则将对最有可能引领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湖北省作出分析并挖掘其中可能蕴藏的投资机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