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投资策略:崛起在中部 增长在湖北(5)
基础条件
我们之所以要考察中部地区基础条件,其原因在于基础条件对于一个地区集群效应的发挥、市场广度和深度的拓展上又重大的影响。基础条件除了上面讲到的以交通运输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基础之外,一个地区的经济总量规模、产业结构、城市化率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等都是基础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经济总体规模上看,河南是最为老牌的中原工业基地,在总量上一枝独秀。湖南、湖北基本相当,剩余三个省份则相对较小。从增长率上来看,最近三年,湖北、湖南两省的同比增速排名靠前。
我们再从产业结构上来考察中部六省。这六省清一色的都形成了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机构,其中比重最高的河南和山西,这与这两个省的自身资源禀赋是分不开的。湖南、湖北第二产业占比相对较小。一个经济体的起飞反映在指标上就是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不断攀升,而这也正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年代。这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样适用。我们看到,中部六省第二产业占比走势出现分化的两个集团。在2001-2008年间,山西、河南和江西三省的扩张速度明显超越了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江西(这可能与江西省总体经济规模较小有关)。而湖北、湖南和安徽三个省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落后于全国。第二产业的增长到达极限之后则将引致经济起飞阶段的结束,我们也可以看到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2009年,第二产业占比较高三省份出现了明显的调整。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湖北和安徽两省这一指标却出现了逆势上升,这不能不说明了其内在增长动力的强劲。而目湖北、安徽两省这一指标不及或略超全国平均水平,其未来增长的空间还很大。而从趋势上来看,这两个省的增长有可能真正迎来起飞阶段。
我们之所以看重第二产业的占比指标,除了经济理论上的逻辑之外,中国其他省市的增长也很能说明这一指标对于经济起飞的判断具有很好的指示性。图22是江苏、浙江、广东和重庆四个省市的第二产业占比变化。90年代初,江浙粤三地的经济起飞并一举奠定了在全国的地位;而重庆近年来这一指标的迅速提升也反映出其经济增长的迅猛势头。从江浙粤三省的增长经验来看,这一指标的极限很可能在50%-60%之间。因此,湖北、安徽以及湖南三地的空间还比较大。
第二产业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而我们却希望在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内部构成中对这六个省份的产业级别和层次做出一定的区分。表7 中,我们列出了中部六省工业增加值前五名的行业,我们的目的在于找到各省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模式在于什么。同时,我们以上海作为参照标准来做出评判。下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山西、江西、河南和湖南四省的主要增长还是来自于资源密集型的行业。而安徽、湖北由于在设备制造业上具备很大的优势,这两省更加贴近上海。尤其是湖北,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已经成为了该省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而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越是凸显出来了。因此,我们似乎可以下这样的结论,在产业级别上,湖北和安徽相对较优,而湖北则更具发展空间。
与工业化进程相伴随的是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而城市化的进程反过来又影响着工业化。城市化率的高低对于产业结构的影响、市场广度和深度的拓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部六省的城市化率整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图23 显示,六省的城市化率明显的形成了三个层级,湖北、山西;湖南、江西、安徽;河南。这其中,湖北的城市化水平略高于山西,为45.2%。
在基础条件中,我们还要考虑一个因素,那就是对外开放程度。我们以全省进出口总额和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GDP)来衡量六省的情况。2009 年,湖北的进出口总额是最高的,也是唯一个超过千亿的中部省份,其对GDP 的占比也相对较高。安徽则其次。
在对基础条件作了详尽的分析之后,我们有必要从整体上对这六个省做一个基础条件的综合评价,而方法则与上面类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rob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