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一役后,中国金融业再次迎来史无前例的大变革。 央行官员在多个场合已经明确表态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这一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内涵和外延已远超金融体系本身,成败对金融安全、宏观经济稳定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网友评论]
有媒体报道称,包括招商银行在内的部分银行已开始初步试点中短期存款利率市场化。对此,央行新闻处人士予以否认。 [详细]
记者昨日就此事求证招商银行相关人士时,该人士称,并未收到关于短期存款利率市场化初步试点的通知。 [详细]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而物价是商品的价格。当我们考察两者的关系时,会发现利率总体上是高于物价上涨的。但物价波动的幅度和频度往往要比利率高,两者的变动也并非完全同步,短期内物价涨幅可能高于利率。因此,我们不仅要密切关注物价与利率的短期关系,也应观察物价上涨与利率变动的中长期关系。利率市场化既有助于改变负利率状态,抑制通货膨胀,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详细]
亚洲金融危机后,国内银行不良资产堆积,资本十分薄弱,此时进行利率市场化显然不合时宜, 央行为商业银行设置了全球最大的利差保护,形成价格垄断。同时通过对牌照的控制,将民营资本挡在金融服务市场外,形成市场垄断。2010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占44%,金融行业名副其实成为最赚钱行业。金融行业的巨额利润并非都来自于真正盈利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是政策保护。利润越多对实业企业的吸金作用就越巨大,对于发展制造业经济为主的中国经济形成极大的误导。从2006年起,金融股权飞涨,金融投资风行,而实业经济逐渐被人抛弃。 [详细]
银行摆脱再融资恶性循环,实施业务转型存在很大难度。在目前国内利率管制背景下,银行业很容易获取丰厚利差收入,没有动力去开拓理财、投行等中间业务。在理想状况下,银行业将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提升到20%~30%,至少也需要5年以上时间。 当前,我国银行业收入结构中,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约为10%,利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90%左右。由此造成银行一再扩张资产规模,以增加收益,业务转型动力不足。 [详细]
利率作为重要的资金价格应该在市场有效配置资源过程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实现资金流向和配置的不断优化。[详细]
将继续促进各方面条件的成熟,根据“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有规划、有步骤、坚定不移地推动利率市场化。 [详细]
要继续按照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思路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逐步将加息预期转变为市场定价。 [详细]
利率市场化的目标要坚定不移,利率市场化的路径仍然要一心一意坚持以债务工具大发展及债务工具利率市场化促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之路。试图让合格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方面先行先试,没有可行性。在债务工具融资占比不到30%之前,不要对存贷款利率轻动。 [详细]
考虑到国内经济主体预算软约束、货币政策调控工具缺失和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不高等客观因素,利率管制放开后存款竞争加剧、名义利率的显著上升会损害宏观稳定和经济增长。但在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水平不够高、政府隐性担保的条件下,也存在着坏账上升的系统性风险。因此,国内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可以有一些尝试,但整体进程不宜过快,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制度建设和提升软环境上。[详细]
从国外利率市场化进程来看,利率市场化需要积极、稳步、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完成。因此,在国内可以考虑一定的试点推进,比如在贷款对象上,可以从中小企业、“三农”企业先开始;在区域上,可从中西部地区推进;在金融机构选择上,可选择一些影响不太大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先行试点;先试点再有序推动,既能稳步进行,也能避免对银行业、对经济发展冲击太大。[详细]
从理论角度来讲,业务转型可以降低银行对资本的渴求,从而减缓银行再融资需求。多数银行界人士认为,利率市场化将给银行利息收入增加压力,最终导致银行对生息资产扩张的冲动减少,在此内在动力驱使下,迫使银行向非息业务转型,从而降低资本占用,减少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降低再融资需求。 [详细]
长期以来,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均由央行统一制定,这就意味着无论银行的管理水平差别有多大,其拿到市场上出售的产品价格都差不多。从这个角度考量可知,我国的银行业竞争态势并不明显。利率真正市场化后,利率管制时期高利差空间将不复存在,由此,银行将出现明显分化。从这个角度考量,我国银行业版图也将重新改写。[详细]
利率市场化将对银行股估值构成长期压制。利率市场化改革更可能是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逐步推进,这会持续压低银行业的净息差、市场预期和估值。“目前银行股已经明显低估,但很遗憾,A股市场是一个看趋势的市场。持续的负面催化剂将可能使得银行股长期处于合理价格之下。[详细]
未来中国会更快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之利率的市场化改革,这一切都会给银行原有的营业模式带来冲击。[详细]
随着金融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利率市场化成为必然趋势。从国际经验看,利率市场化将对中小银行形成致命的冲击。 [详细]
庞秀生表示,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建行将加强资产负债结构调整,优化资产配置,加快中间业务发展,减少对传统利息收入的依赖并做好综合化经营,拓宽收入渠道等。 [详细]
|
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经济滞胀的危机背景下,作为金融市场化一部分,美国政府多次出台政策放松利率管制。上世纪80年代,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迅速提升。现已代替传统存贷利差收入成为银行业最大收入来源。 [详细]
日本的利率市场化始于1977年,采取渐进改革的方式,从国债利率市场化开始,逐渐推进到银行间和存贷款市场,先后花了17年时间才完成。利率放开后,银行经营风险加大,道德风险也助长了日本的“泡沫经济”。[详细]
1981年开始,韩国央行不再限制商业票据贴现率,用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代替贷款利率上限,允许银行根据借款者的信用等级收取不同的利率。在存款利率方面,准许银行在规定的利率最高限内,根据期限确定存款利率。[详细]
阿根廷在1971年就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是第一个率先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发展中国家,但由于各种原因这次改革又被中止,到1975年重新开始利率市场化进程,取消了储蓄存款利率以外的其他利率限制。[详细]
凤凰网 理财中心 出品,欢迎收藏
策划:凤凰网理财 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