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陆家嘴金融论坛 > 嘉宾观点
- 许臻:要尽快推出利率衍生品的中央对手机制(2012-06-29 21:52)
- 郭树清:中国企业有两多两难问题 高度依赖间接融资(2012-06-29 11:06)
- 谢国忠炮轰国企坏账银行不担责 银行称他不了解现状(2011-05-24 13:59)
- 张春:应对银行资本充足率提更高要求(2011-05-21 12:50)
- 贝克俊:变额年金考虑不断创新和防范风险(2011-05-21 11:59)
- 胡祖六:资本项目开放与人民币可兑换的条件已到位(2011-05-21 11:48)
- 杜永茂:我国存在老龄化和高龄化问题(2011-05-21 11:45)
- 戈瑞琼斯:建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是第一要务(2011-05-21 10:20)
- 马文胜:通胀是一个货币现象 由于货币超发与商品涨了(2011-05-21 10:07)
- 李晶:看好大宗商品中长期走势(2011-05-21 09:50)
- 王江:论风险管理时不能简单关注短期的市场化风险(2011-05-21 09:36)
- 朱晓明:第三方支付信用评估法规应尽快制定(2011-05-21 09:36)
- 柴洪峰: 银联将和更多的第三方展开合作(2011-05-21 09:36)
- 关国光:快钱为企业流动资金增长效率提供服务(2011-05-21 09:36)
- 周晔:电子支付在深度的挖掘上还有很大潜力(2011-05-21 09:35)
- 庄国蔚:光明出海并购6次成功两次 盈利几十亿(2011-05-21 09:35)
- 赵令欢:私募股权帮助中国实体经济走向全球(2011-05-21 09:35)
- 蔡金勇:企业走出去是为创造价值 要为股东负责(2011-05-21 09:35)
- 欧阳卫民:过去6年我国的支付基本实现现代化(2011-05-21 09:26)
- 熊志国:非金融风险是企业走出去面临的一个重要风险(2011-05-21 09:25)
- 陈家强:人民币国际化过程跟资本账开放有必然关系(2011-05-21 09:25)
- 成文诺:公共政策战略在上海发展前景上扮演重要角色(2011-05-21 09:25)
- 奎尔奇:人民币没有实现全兑换 上海难成国际金融中心(2011-05-21 09:25)
- 屠光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是金融市场体系(2011-05-21 09:25)
- 胡怀邦: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缺乏定价权话语权(2011-05-21 09:24)
- 戴相龙:社保基金逾三成投资股票(2011-05-21 08:10)
- 戴相龙: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要有实质性的突破(2011-05-21 08:09)
- 戴相龙证实百亿社保资金入市 建议上海开通港股直通车(2011-05-21 07:51)
- 周小川:谨慎允许跨境人民币金融交易(2011-05-21 04:42)
- 李勇:深化大型国有金融机构改革(2011-05-21 04:40)
- 刘明康:从战略高度转变银行业发展方式(2011-05-21 04:40)
- 俞正声:推动境外企业发行人民币股票(2011-05-21 04:39)
- 吴晓灵:基金法修订草案将再次修改(2011-05-21 03:51)
- 伦敦金融城傅思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迈出重要步伐(2011-05-21 03:50)
- 吴定富:“十二五”时期保险业大有可为(2011-05-21 03:49)
- 刘明康:无息准备金对中国是很好的借鉴(2011-05-21 03:48)
- 中国或提高金融机构资本金要求(2011-05-21 03:47)
- 尚福林:离推出国际板越来越近(2011-05-21 03:47)
- 俞正声:积极推进国际板建设(2011-05-21 03:41)
- 李勇:继续推进国有金融机构改革(2011-05-21 03:41)
- 俞正声表示推动境外企业在上海发行人民币债券和股票(2011-05-21 02:02)
- 牛锡明:中国更需要金融创新(2011-05-20 22:07)
- 周纪安:保险业为企业走出去保存自身提供保障(2011-05-20 20:42)
- Marc INTRAER:监管法案的落实是监管的关键(2011-05-20 16:10)
- 李扬:宏观审慎理论体系尚不清晰(2011-05-20 15:28)
- 刘明康:银行传统业务潜力全面下降 改革步入深水区(2011-05-20 14:38)
- 石晓成:上海要想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必须做国际板(2011-05-20 13:39)
- 李小加:国际板做不做没有争议 争议是怎么做(2011-05-20 13:38)
- 李小加:国际板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契机(2011-05-20 13:33)
- 尚福林:国际板推出时间将近(2011-05-20 13:30)
- 尚福林: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做好国际板准备工作(2011-05-20 13:28)
- 尚福林:我们离推出国际板越来越近了(2011-05-20 13:00)
- 周小川:物价上升是扩张性货币政策负作用(2011-05-20 12:20)
- 劳伦斯-萨默斯:亚洲市场已经是成熟的市场(2011-05-20 12:12)
- 劳伦斯·萨默斯:金融机构要避免成为危机的“始作俑者”(2011-05-20 12:02)
- 吴定富:我们将毫不动摇地推进行业的全面风险管理(2011-05-20 10:48)
- 吴定富:“十一五”时期保险业共实现了“四跨越”(2011-05-20 10:21)
- 刘明康:中国需在经济社会管理的各方面加大执行力(2011-05-20 10:09)
- 刘明康:商业银行须从“傍大款”模式中走出来(2011-05-20 10:07)
- 刘明康:要防范国际投机资本“大进大出”冲击(2011-05-20 09:58)
- 俞正声:上海大力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成果显著(2011-05-20 08:58)
- 谢国忠:中国通胀问题非常严峻(2011-05-19 22:12)
- 陈志武:提高利率可让给民企提供更多的货币支持(2011-05-19 22:09)
- 王庆: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必然产生通胀(2011-05-19 21:02)
- 彭文生:长期看中国经济面临主要风险是资产价格泡沫(2011-05-19 21:02)
- 辜胜阻:光有技术创新而无金融创新 企业长不大难做强(2011-05-19 20:23)
- 罗纳德·麦金农:美国零利率政策造成全球的通货膨胀(1970-01-01 00:00)
- 李波: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目标是贸易投资便利化(1970-01-01 00:00)
- 于晨:上海金融对高技术支持数量偏少 力量不足(1970-01-01 00:00)
- 史美伦:香港有绝对优势做人民币离岸中心(1970-01-01 00:00)
- 薛琦:台湾上市公司是很好的QDII投资对象(1970-01-01 00:00)
- 张雁云:经济补偿是目前保险业的基本功能(1970-01-01 00:00)
- 朱心坤:高科技风险较高 阻碍银行为此类企业提供融资(1970-01-01 00:00)
- 史美伦:上海发展国际板不会对香港造成威胁(1970-01-01 00:00)
- 汪小亚:目前通货膨胀的管理更多是通胀预期的管理(1970-01-01 00:00)
- 林远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确发展非常快(1970-01-01 00:00)
- 谢泓源:人民币离岸市场已有一定雏形(1970-01-01 00:00)
- 殷剑峰:跨境贸易货币替代导致外储骤增(1970-01-01 00:00)
- 阎峰: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券商产品多元化(1970-01-01 00:00)
- 李小加:人民币国际化任重道远(1970-01-01 00:00)
- 李小加:人民币国际化是建立一个生态环境(1970-01-01 00:00)
- 汉尼·纳达:中国创业者的精神和文化底蕴至关重要(1970-01-01 00:00)
- 谢泓源:应放宽人民币离岸市场管制(1970-01-01 00:00)
- 汪小亚:当前应加强通胀预期管理(1970-01-01 00:00)
- 央行官员:研究建立人民币外债管理制度(1970-01-01 00:00)
- 吴晓灵:宏观审慎管理应由央行主导(1970-01-01 00:00)
- 吴定富:保险公司总资产突破5万亿元(1970-01-01 00:00)
- 孙建勇:保险资金投资保障房指引年内出台(1970-01-01 00:00)
- 刘明康:防范热钱大进大出(1970-01-01 00:00)
- 李勇:避免金融风险财政化(1970-01-01 00:00)
- 辜胜阻:建立“正金字塔”式多层次资本市场(1970-01-01 00:00)
- 尚福林:将显著增加债券融资规模(1970-01-01 00:00)
- 吴晓灵:证券投资基金法已征求第一轮意见(1970-01-01 00:00)
- 周小川:扩张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副作用(1970-01-01 00:00)
- 证监会:正打造基金销售中央数据交换平台(1970-01-01 00:00)
- 尚福林:推出国际板越来越近了(1970-01-01 00:00)
- 戴相龙:确实新增了100亿社保基金入市(1970-01-01 00:00)
- 吴晓灵:一行三会 应形成金融监管协调常规机制(1970-01-01 00:00)
- 杨迈军:大宗商品和全球经济形势相关联(1970-01-01 00:00)
- 吴晓灵:中国央行权威太不够 埋下金融风险(1970-01-01 00:00)
- 杨迈军:国家需积极稳妥地发展衍生品市场(1970-01-01 00:00)
- 陈文辉:希望有更多的外资参股中资保险公司(1970-01-01 00:00)
- 杨迈军:今后一段时间大宗商品交易仍然比较热(1970-01-01 00:00)
- 王?矗夯平鹱呤贫怨示糜跋旖先�(1970-01-01 00:00)
- 汪洋:债券市场总规模不足 比例不合理(1970-01-01 00:00)
- 李晶:20年间中国石油进口量增长50倍(1970-01-01 00:00)
- 童道驰:资本市场开放的步子可以迈的更大一些(1970-01-01 00:00)
- 朱玉辰:发展金融衍生品其实是发展避险工具(1970-01-01 00:00)
- 马文胜:大宗商品不会发生2008年那样的大跌(1970-01-01 00:00)
- 谢多:央行参加银行间债市管理 不干预市场运作(1970-01-01 00:00)
- ?盘�喝嗣癖页晌蚪崴慊醣液苤匾�要更加放松(1970-01-01 00:00)
- 时文朝:要把金融创新交给商业机构去做(1970-01-01 00:00)
- 党剑:原油及黄金价格没到峰值 对大宗商品前景看好(1970-01-01 00:00)
- 张育军:债市以社会信用而非国家信用为基础(1970-01-01 00:00)
- 党剑:大宗商品价格和国际贸易相关联(1970-01-01 00:00)
- 李祥林:风险管理取决于投资者教育(1970-01-01 00:00)
- 金思-亨瑞克森:最危险金融工具往往是人们认为最稳定的(1970-01-01 00:00)
- 黄碧娟:人民币会变成世界上三大贸易结算货币之一(1970-01-01 00:00)
- 田仁灿:应最快速引入真正意义上的长线机构投资者(1970-01-01 00:00)
- 许臻:引入集中清算机制管理信用风险(1970-01-01 00:00)
- 胡盛华:加息减息对中国经济只有10%功效(1970-01-01 00:00)
- 常红:大力发展场内和场外衍生市场一样重要(1970-01-01 00:00)
- 周小川:金融机构资本金要求或提高(1970-01-01 00:00)
- 刘明康:土地财政带来的问题巨大(1970-01-01 00:00)
- 巴曙松: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对市场反应程度比想象的强(1970-01-01 00:00)
- 袁力:服务民生是保险业发展的根本目的(1970-01-01 00:00)
- 袁力:我国保险业全球仅排第六位(1970-01-01 00:00)
- 凌涛:环境对金融发展非常重要(1970-01-01 00:00)
- 刘胜军:资本项目开放进展较慢 中央比较谨慎(1970-01-01 00:00)
- 朱荣恩:三方面提升债市评级公司的能力和收入(1970-01-01 00:00)
- 方星海:应允许地方政府试点发行债券(1970-01-01 00:00)
- 庹启斌:发展债券市场对当前经济转型具有现实意义(1970-01-01 00:00)
- 屠光绍:多家银行考虑在上海建立第二总部(1970-01-01 00:00)
- 潘英丽:中国资本帐户完全可兑换不成熟(1970-01-01 00:00)
- 谈伟宪:在金融监管环境上应有所作为(1970-01-01 00:00)
- 蔡洪平:应继续放大人民币的流量 不要限制(1970-01-01 00:00)
- 贝克俊:通过独立账户的运作能够享受到更多收益(1970-01-01 00:00)
- 范文仲:危机暴露国际金融体系三大制度漏洞(1970-01-01 00:00)
- 黄明:应该用资本项目开放来倒逼改革(1970-01-01 00:00)
- 盛勇强:金融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是关键(1970-01-01 00:00)
- 韦健生:自然灾害保险大有可为(1970-01-01 00:00)
- 杨琨:只有遵守巴塞尔协议原则才能办好商业银行(1970-01-01 00:00)
- 丛明:完善金融税制减轻金融业赋税(1970-01-01 00:00)
- 约翰·戴思:70%中国员工没有为养老做好准备(1970-01-01 00:00)
- 卢方:鼓励金融机构选择仲裁去解决金融纠纷(1970-01-01 00:00)
- 严旭:金融发展环境推进需要软硬兼施(1970-01-01 00:00)
- 龚方雄:中国银行业回报率高 银行股估值被低估(1970-01-01 00:00)
- 标普亚太董事总经理:银行必须缩减业务线(1970-01-01 00:00)
- 中金所总裁:QFII参与股指期货正在有序推进(1970-01-01 00:00)
- 邵铭高:保护主义的压力与日俱增(1970-01-01 00:00)
- 王庆:中国通胀或在年中见顶(1970-01-01 00:00)
- 沈联涛:亚洲经济结构面临着很大挑战(1970-01-01 00:00)
- 沈联涛:影子银行去年贷款存量占全球GDP的1/3(1970-01-01 00:00)
- 赫塞尔斯:市场全球化将使人们投资组合更多样化(1970-01-01 00:00)
- 孟文能:通过宏观审慎监管营造稳定金融环境(1970-01-01 00:00)
- 吴晓灵:加强监管协调是今后世界监管改革的大趋势(1970-01-01 00:00)
- 吴晓灵:监管协调应由“一行三会”组成(1970-01-01 00:00)
- 李扬:宏观审慎政策理论体系还不清晰(1970-01-01 00:00)
- 吴晓灵:应处理好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的关系(1970-01-01 00:00)
- 沈联涛:全球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已脱节(1970-01-01 00:00)
- 李扬:影子银行体系是央行调控被动的主因(1970-01-01 00:00)
- 白承睿:希望建立全球协调一致的决议(1970-01-01 00:00)
- 白承睿:亚洲声音对国际决策非常重要(1970-01-01 00:00)
- 李扬:要用新的理念应对产品和市场的监管(1970-01-01 00:00)
- 萨默斯:利率和GDP不匹配将为经济带来严重后果(1970-01-01 00:00)
- 白承睿:2030年亚洲资本市场将达全球50%(1970-01-01 00:00)
- 李礼辉:逐步推进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1970-01-01 00:00)
- 赫塞尔斯:看好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前景(1970-01-01 00:00)
- 戴相龙:上海建国际金融中心要有实质性突破(1970-01-01 00:00)
- 周小川:大型金融机构应该有更高的资本要求(1970-01-01 00:00)
- 胡怀邦:三项创新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1970-01-01 00:00)
- 屠光绍:上海金融中心建设重点是金融市场体系(1970-01-01 00:00)
- 傅思途:上海要成为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1970-01-01 00:00)
- 吴定富:将探索进行宏观审慎监管和逆周期监管(1970-01-01 00:00)
- 戴相龙:港股直通车可先在上海开通(1970-01-01 00:00)
- 白承睿:最低资本充足率对中国银行业影响很小(1970-01-01 00:00)
- 成文诺:人民币国际化给上海带来挑战(1970-01-01 00:00)
- 牛锡明:财富管理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起促进作用(1970-01-01 00:00)
- 俞妙根:财富管理在中国已有很大空间(1970-01-01 00:00)
- 周宏亮:政府应该扶植财务管理机构的发展(1970-01-01 00:00)
- 牛成立:融资担保潜力很大 作用远远没有发挥(1970-01-01 00:00)
- 王红:地方需要专业部门做好金融服务(1970-01-01 00:00)
- 周宏亮:发展机构投资者有助于减少股市波动(1970-01-01 00:00)
- 孙建勇:养老金可帮助机构投资者获得稳定资金来源(1970-01-01 00:00)
- 牛成立:全国有融资担保法人机构6030家(1970-01-01 00:00)
- 丁敏哲:监管体系需考虑到地方差异化需求(1970-01-01 00:00)
- 周高雄: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是国家命脉(1970-01-01 00:00)
- 麦克斯:上海建财富管理中心应吸引国际机构参与(1970-01-01 00:00)
- 洪磊:养老金制度建立有助于稳定资本市场(1970-01-01 00:00)
- 杨燕青:四个维度完善地方金融体制(1970-01-01 00:00)
- 聂振平:希望一行三会监管政策能够差别化(1970-01-01 00:00)
- 洪磊:外资在华机构推动中国金融体系改革发展(1970-01-01 00:00)
- 王红:北京金融工作局监管模式是2+2+1(1970-01-01 00:00)
- 丁敏哲:中央分权给地方监管机构是大势所趋(1970-01-01 00:00)
- 丁敏哲:目前金融监管体系有三大弊病(1970-01-01 00:00)
- 欧阳卫民:2010年中国总支付量达1600万亿元(1970-01-01 00:00)
- 牛锡明:2020年财富管理将占金融市场15%到20%(1970-01-01 00:00)
- 朱晓明:第三方支付要做好赢在起点的功课(1970-01-01 00:00)
- 孙建勇:财富管理要求资产在全球范围内配置(1970-01-01 00:00)
- 方星海:金融发展比GDP快 地方政府应有投资意识(1970-01-01 00:00)
- 关国光:第三方支付的意义是为企业节约资本金(1970-01-01 00:00)
- 洪磊:外资在华机构对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作用巨大(1970-01-01 00:00)
- 方星海:地方金融办的编制力量有待加强(1970-01-01 00:00)
- 方星海:两方面导致金融机构必须监管(1970-01-01 00:00)
- 朱晓明:上海发展第三方电子支付要赢在起点(1970-01-01 00:00)
- 欧阳卫民:第三方支付牌照犹如情侣结婚证(1970-01-01 00:00)
- 牛锡明:未来十年中国财富管理占金融市场比例逾15%(1970-01-01 00:00)
- 王红:借力监管部门将风险控制在金融体系之外(1970-01-01 00:00)
- 周小川:中国需要尽早地运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1970-01-01 00:00)
- 刘明康:个人金融服务是银行业新利润增长点(1970-01-01 00:00)
- 周小川:在人民币跨境使用方面需谨慎(1970-01-01 00:00)
- 吴定富:我国保险公司总资产五年翻三番(1970-01-01 00:00)
- 尚福林:应积极创新市场监管和发展的理念及方式(1970-01-01 00:00)
- 俞正声:上海将积极推动国际板建设(1970-01-01 00:00)
- 周小川:全球经济复苏更加明朗 但不确定性因素较多(1970-01-01 00:00)
- 尚福林:我们离推出国际板越来越近了(1970-01-01 00:00)
- 刘明康:中国需要在各方面搞好顶层设计和加大执行力(1970-01-01 00:00)
- 俞正声:推进5项工作打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基础(1970-01-01 00:00)
- 李勇:金融机构对“三农”资金供给的动力明显不足(1970-01-01 00:00)
- 周小川:中国可能尽早运用宏观审慎性框架(1970-01-01 00:00)
- 李礼辉:应多关注经济发展的新趋势(1970-01-01 00:00)
- 李礼辉:未来金融改革需注意三方面变化(1970-01-01 00:00)
- 吴定富:严防保险风险跨行业跨国境传递(1970-01-01 00:00)
- 刘明康:银行业需防国际投机资本“大进大出”(1970-01-01 00:00)
- 吴定富:推进保险业全面风险管理(1970-01-01 00:00)
- 周小川:人民币需逐步有序走向可兑换(1970-01-01 00:00)
- 戴相龙:社保基金确有百亿资金入市(1970-01-01 00:00)
- 刘明康:加强顶层设计 营造良好监管环境(1970-01-01 00:00)
- 屠光绍:提高直接融资比重(1970-01-01 00:00)
- 吴晓灵:建立监管协调常规机制(1970-01-01 00:00)
- 洪磊:松紧有度 降低创新成本(1970-01-01 00:00)
- 胡怀邦:建立人民币回流机制(1970-01-01 00:00)
- 牛成立:融资担保发展潜力大(1970-01-01 00:00)
- 李勇:“十二五”更注重金融监管市场化导向(1970-01-01 00:00)
- 周小川:尽早运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1970-01-01 00:00)
- 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未来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可能略升(1970-01-01 00:00)
- 中国版“巴Ⅲ”将对银行资本形成压力(1970-01-01 00:00)
- 刘明康:银行业要提防国际投机资本冲击(1970-01-01 00:00)
- 吴定富:将探索进行宏观审慎监管和逆周期监管(1970-01-01 00:00)
- 看好中国企业赴美上市 监管在加强(1970-01-01 00:00)
- 李晶:A股下半年向好 密切关注通胀(1970-01-01 00:00)
- 彭文生:A股市场情绪好转将发生在通胀见顶之时(1970-01-01 00:00)
- 柴洪峰:银联看好移动支付 将和更多第三方展开合作(1970-01-01 00:00)
- 尚福林:国际板离推出越来越近(1970-01-01 00:00)
- 尚福林称我们离推出国际板越来越近了(1970-01-01 00:00)
- 吴定富:防范风险 是保险监管首要任务(1970-01-01 00:00)
- 刘明康:银行要更加注重个人金融(1970-01-01 00:00)
- 周小川:中国需运用“宏观审慎性政策”(1970-01-01 00:00)